想應徵 UX 工作?請先搞定你的 UX 作品集!

How to Fix Your UX Design Portfolio
Kelvin Lin
Kelvin Lin
Kelvin Lin 林恆生

從混合實驗室到混合知識,一路觀察事物的脈絡以及結合的可能,曾任廣告企劃,社群營運,使用者經驗研究,擁抱好奇,真實,連結,目前在舊金山藝術大學進修介面設計,試著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最喜歡的 TED Video 是 Benjamin Zander 談音樂與熱情。

新的一年,你是否也正打算準備換新的工作呢?

對於使用者經驗這個新興的領域,對職務需求還沒形成普遍共識,於是找到適合的工作更顯得困難了。但除了找到懂得 UX 價值的公司外,也許我們也該問問自己:在履歷中充分展現了自己身為 UX 人的價值了嗎?個人在矽谷學習的期間,曾聽到了一場不錯的演講-How to Fix Your UX Design Portfolio,特地摘錄筆記的重點與各位分享。

這場活動是由舊金山的 Cascade 主辦的每月例行活動,他們的社團宗旨即是提高介面設計師們對 UX 的了解,主要參與者以身兼 UI/UX Designer(編按:一人通包)的人員為多。講者 Adam Ruf 曾在 User Testing 服務,另外創立了一個被 Yahoo 收購的廣告平台公司(BrightRoll),同時也在個人目前就讀的舊金山藝術大學教過作品集修改課程。

UX Night Cascade SF
在美國,目前最多的 UX 人來自於 Design 領域轉任,也有許多人身份是 UI/UX Designer,這點與先前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UI Ggathering 對台灣現況的調查結果相同。因此最大的錯誤常常是把自己的作品集搞得太像是純設計師的作品,主要以視覺來溝通,而太少點出自己發現的使用者需求、解決方法、以及最後的成效。

ux portfolio example
典型錯誤:你們覺得這個人要應徵什麼工作? 是不是直覺會認為是視覺設計? (image source: nicholeaquino.com)

開場

一個好的開場,對履歷的重要不言可諭。這包含自我介紹,以及對於參與專案的介紹。

個人介紹除了定位要明確,點出你想要的工作(像上面的示意圖完全沒說,感覺就像一般的 Designer)之外,許多 UX 人其實也是跨領域,這其實對工作都很有幫助;如果能順勢帶出,將會是一個很加分的說明。

另外在矽谷很強調你跟公司的文化要適合,當他們確認你能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同時也常常會問協助審核的成員一個關鍵問題:我會想跟這個人工作嗎?所以若你不介意隱私,最好可以精選一張能代表你個性的生活單人照。例如:戴小丑帽子,衝浪,攀岩等。

講者自介範例:

Hello my name is……
I’m a UX professional who (Unique skill/ Experience).
I help {who} to {achieve what outcome}.
I apply experience from {industry1 (xx years)} to solve problems for {industry2}.

專案的介紹就簡單許多,如果有寫出專案的名稱,算是及格了,但還是有一些我們可以更精進的地方。每個專案名稱(title)的撰寫方式,可以用數量、具體的目標呈現 design challenge。記得:清楚比簡潔重要。

例如:“AT&T app redesign”,就不如  “AT&T app redesign to simplify its’ main user flow and reduce the time on paying bill”。

內容

開場再怎麼好,如果沒有好的內容支撐都會顯得空洞。

好的作品會說話,在挑選作品時最忌諱的就是一股腦地全放上去,除了應該挑選不同類型、能展現你不同能力的作品之外,同時在放作品之前,別忘了考量行業對求職者的需求條件,以及哪些案子在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樂在其中的,這樣自然就會增加被對的人看到的機會。其他的就用附註的方式列出來補充吧。

呈現案子時掌握下面 4 個重點:預設目標、結果、過程、學習要點。

  1. 預設目標:專案要解決的問題,盡量量化,如:reduce time、increasing conversion rate and impacts…etc。
  2. 結果:發現了什麼關鍵洞察?
  3. 過程 process:包括設計流程以及進行方式、在專案中扮演的角色、工作職責與任務。
  4. 學習要點:這部分是比較少人談到的。因為這是相對新的領域,所以如何呈現自己的成長就更加重要。建議可用總結的方式撰寫,可與預設目標進行比較、檢討使用工具的適合程度、個人工作技能上的習得與進化…等。

記得搭配 supporting facts(編按:客觀事實、佐證數據…等等),讓你所說的更可信。

如何提升你作品集的說明力,許多 UX 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列出一堆便利貼、草稿,稍微好一點也是放了一堆 Personas。但想想看,先回顧一下使用者情境,面試官可能拿到你履歷不會讀超過 1 分鐘,如果期望他看你作品集時,能從 Persona 進入案子思考脈絡,似乎顯得不切實際?而且大家都在用便利貼,除非你競爭的對象是初學者,不然根本不能說明什麼。

最好不要放入過多細節,履歷最重要的是在幫你帶來面試機會,而不是力求詳盡。在上面幾個面向都描述完後,可以使用影片簡單帶過整個案子(很多人忽略的絕妙好招)、Prototype(ex Invision/Axure RP link)、甚至直接連結 app 下載。是不是讓人一讀完就想要下載來用用看呢?

結尾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在 Portfolio 的最後面加上 Call To Action,再次呼籲 HR 你要申請什麼職位,我很優秀,馬上雇用我吧!

引述一句講者的話:

“You don’t need a great portfolio, but you need a proper portfolio to tell as an UX designer.”

最後的一些小提醒:

  1. 拼、寫錯字是大忌,畢竟設計是關注細節的。除了細心外,完成你的作品集後,你可以像我們日常的工作一樣,多找幾個朋友、業界人士幫忙看看,測試一下有沒有常見錯誤。另外也建議作品需要維持基本的美感。
  2. 作品集是否要自己做網站,或是數位雜誌模式?如果能做到當然很好!但程式功力不夠強也可使用套裝成品或工具準備。但畢竟是 UX 作品呈現,要注意到多媒體互動上的使用性、網站 RWD 的問題,這應該是業界走跳的基本常識了;面試官有很大的機會是在手機上收到,然後 RWD 沒做好,他就不會留到電腦開第二次了。
  3. 若具代表性的專案有簽署 NDA(Non-disclosure agreement,保密協定)怎麼辦? 你可以從中取抽象概念來呈現,用類比的方式避開機密部分,但又展現你的能力。身為一位設計師,你應該有創造、設計事物的能力。(You are a designer, you should create and design things.)
  4. 另外,講者的個人頁面也有相當多資源,推薦大家可以逛逛。
    website: http://adamruf.com/
    twitter: @ux_adam

希望這篇文章能協助正考慮轉職的各位。如有任何問題、想法,也歡迎留言或寄信討論。
口述:Kelvin
編寫:Holly / Kelvin
編輯:George


本文由 Conversion Lab 特約作者 Kelvin Lin 撰寫,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Kelvin Lin
Kelvin Lin 林恆生

從混合實驗室到混合知識,一路觀察事物的脈絡以及結合的可能,曾任廣告企劃,社群營運,使用者經驗研究,擁抱好奇,真實,連結,目前在舊金山藝術大學進修介面設計,試著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最喜歡的 TED Video 是 Benjamin Zander 談音樂與熱情。

 

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