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開始學習一項新專業或技能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去擬定學習計畫,當初自己在學做使用者研究的時候也不例外,但是一個剛入門什麼都不懂的人,要自己規劃學習使用者研究,很容易錯誤規劃。如果沒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從旁協助,經常不小心會踩到自己設下的陷阱裡去。

現在自己對使用者研究有些經驗了,所以回顧過去的學習計畫,比較容易看出學習計畫的問題在哪裡,那時候我的使用者研究學習計畫是這樣規劃的:

taste of home

台北設計之都系列活動備受矚目,其中有個項目十分有意義-國際設計合作計畫。這個計畫是邀請國際團隊與在地團隊合作進行提案,針對城市議題提出創新且具可行性的設計,不但讓社會議題有機會被解決,也透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能讓在地團隊吸收更多的國際經驗,激發不一樣的思考。設計顧問公司 Continuum 在這次與台灣 IxDA 的合作中,則是試圖共同挑戰台灣每個人每天都會碰到的-食安問題。筆者有機會訪問了參與本次專案的 Continuum 用戶體驗設計高級經理林居穎 Kyle 以及設計策略顧問王珮君 Josie,本文將聚焦在他們這次專案的研究過程。

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er)的需求與職缺相對使用者經驗設計師(User Experience Designer)而言雖然較少,卻是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人有興趣踏入這個領域。不同於有具體作品可以直接在面試中展現功力的設計師,使用者研究的面試要如何準備?該如何呈現過去的專案經歷?

透過翻譯進行訪談是跨國用戶研究的另一個挑戰,因為在語言轉譯的過程中難免失真,研究員可能永遠不知道用戶真正說了什麼。規模較大的設計顧問公司如Frog Design,通常有專業的同步口譯將訪談中用戶的回覆即時傳送到研究員的耳機裡,不需在對話中停頓等待翻譯。這類作法的成本較高,通常有專門的團隊協助安排,較適合經常性進行跨國訪談的情況使用。

entrepreneur

無論是剛接觸用戶研究或是已經從事用戶研究的人,在接觸新的研究領域時,常常會想要直接複製前人留下來的經驗或是把原有領域的研究經驗移植過來;但其實在接觸新產業時,有許多背景知識是要先去了解與吸收的,而這些知識將可以幫助你在之後用戶了解與洞察時更加順利。以下,我們將分為三個階段來告訴你進行研究前,用戶研究員的前置作業到底有哪些!

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許多公司無法允許 UX Researcher 有足夠的時間去做研究,這是因為快速變動所產生的先佔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大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企業傾向於快速在市場上推出產品取得先佔者優勢,比較不願意花一些時間等研究做完才開始設計產品,寧願兩個禮拜出一個版本,所以企業會認為研究是有點浪費時間的事,趁早把產品上線,就算不完整也沒關係。

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挑戰會是 Researcher 相對缺乏機會跟充足的時間去磨練自己的專業能力,尤其是沒什麼機會做一些比較長期的研究項目,對一位剛開始職涯,想提升能力的研究員來說會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現象:企業眼中的用戶體驗設計

前陣子跟上海某跨國企業的HR聊他最近積極在招募的”UX”人材。談話結束前他說,原來是這樣子的阿!我還以為UX就是畫畫線框圖、做做交互之類的呢。
這是一個目前在UX相關職位上的人常遇到的狀況。一個案件下來後,UX負責畫線框圖,完成之後交給視覺設計,再給到前端與後端工程師,最後產出的東西已經跟一開始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