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企業眼中的用戶體驗設計

前陣子跟上海某跨國企業的HR聊他最近積極在招募的”UX”人材。談話結束前他說,原來是這樣子的阿!我還以為UX就是畫畫線框圖、做做交互之類的呢。
這是一個目前在UX相關職位上的人常遇到的狀況。一個案件下來後,UX負責畫線框圖,完成之後交給視覺設計,再給到前端與後端工程師,最後產出的東西已經跟一開始大相逕庭;

電子商務,好像是另外一場新的淘金熱潮,每個人都想做電商,把商品放到網路上大賣。

只是把商品放上網路,商品也不會自動賣出去。如果商品都可以自動賣出去,那這個世界就不需要每天外出跑客戶努力推銷的業務人員。

現實生活中有業務幫助銷售產品,但當把商品放在網路上的時候,網路使用者沒有業務在身邊,誰負責原本業務要負責的重責大任,把商品賣出去?誰是你的數位業務?

使用者調查新手常見的3個錯誤

請使用者來到特定場地,給他一台電腦,訪談者或研究員在一旁進行一對一的深入訪談與觀察,是常被使用的使用者調查方式之一。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確實,要在時限內把該檢測的check point一一走完並沒有太大難度。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僅能得到「3個使用者找不到這個按鈕」、「5個使用者不會用這個訂票功能」這類表層的結果。

轉換率是結果,是一個聚集了很多影響變因的龐大綜合指標,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轉換率,僅僅知道轉換率這個數字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造成轉換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就像發燒量體溫一樣,量完體溫,你知道自己發燒了,但不知道病因是什麼。

要對症下藥之前,至少要知道生了什麼病,或是知道找哪一科醫生讓醫生幫你。先試著想想看,在紙上或是電腦上打出你認為能影響轉換率的因素有哪些,看看自己能想到多少種因素?

在企業中成立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部門、對產品進行研究與優化等,已然成為許多企業爭相進行的事。要提升使用者經驗,進行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是不可或缺的一塊。Nielsen Norman Group甚至提出"沒有使用者研究的UX不是UX"一說(詳見原文)。
然而,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多達數十種,從田野調查、日記研究、深入訪談到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又可分為量化或質化…。當企業要開始進行使用者研究時,面對這麼多可行的方法,究竟該從何下手呢?

love

你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經驗呢:花費了大把預算跟精力之後,新造訪的使用者卻留不下來。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不斷嘗試不同的行銷方式和管道,但仍有不少的新訪客會流失。我們的確應該持續嘗試更好的行銷作法,但同時也可以去思考:是不是可以透過甚麼方式,降低新訪客的流失率?如何讓新手第一次就上手?

設計的點子到底都是從哪來?有一個對設計人員很常見的刻板印象:這些人都非常的有創造力,有多於常人的靈光乍現的時刻。但是實際上有很多想法想法並非天馬行空,而是設計人員透過大量的閱讀、觀察、溝通交互影響下所產生出來的,所以才會有「天下沒有新鮮事、世界無原創」這麼一說。這篇文章要為您介紹,怎麼有效的參考其他的人的作品。

開始數據分析的第一步文中,提到網站數據分析的目的可分為兩種:①確認每月的狀況並進行微調改善;②檢測改版或措施的效果。後者在我們對網站進行改版或微調後,扮演著重要的驗證角色。文中將介紹在進行此舉時常見的迷思,以及有效檢測的技巧。
其中最常見的錯誤是,直接藉由檢測網站最後的轉換率(CV),來衡量網站改版或調整的成效。然而,從「合計」的結果無法得知各個措施的效用,必須為各措施一一設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並分別確認結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