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六十億人都驚呆了!"、"看完這篇讓我流淚了!"這樣的標題相信你一定不陌生。通常內容越空洞的文章,越需要聳動的標題來吸引人點擊。在網路世界中,我們所撰寫的每一個句子都是和用戶的溝通,和直接與用戶面對面對話並沒有太大差別,唯有用戶在網路上可能比較不專注、可能隨時中斷與你的對話。在無法直接面對用戶、讓他們好好聽完銷售內容的時候,文案的撰寫對於轉換率的提升便格外重要。

現象:企業眼中的用戶體驗設計

前陣子跟上海某跨國企業的HR聊他最近積極在招募的”UX”人材。談話結束前他說,原來是這樣子的阿!我還以為UX就是畫畫線框圖、做做交互之類的呢。
這是一個目前在UX相關職位上的人常遇到的狀況。一個案件下來後,UX負責畫線框圖,完成之後交給視覺設計,再給到前端與後端工程師,最後產出的東西已經跟一開始大相逕庭;

使用者調查新手常見的3個錯誤

請使用者來到特定場地,給他一台電腦,訪談者或研究員在一旁進行一對一的深入訪談與觀察,是常被使用的使用者調查方式之一。聽起來好像沒什麼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確實,要在時限內把該檢測的check point一一走完並沒有太大難度。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僅能得到「3個使用者找不到這個按鈕」、「5個使用者不會用這個訂票功能」這類表層的結果。

在企業中成立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UX)部門、對產品進行研究與優化等,已然成為許多企業爭相進行的事。要提升使用者經驗,進行使用者研究(User Research)是不可或缺的一塊。Nielsen Norman Group甚至提出"沒有使用者研究的UX不是UX"一說(詳見原文)。
然而,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多達數十種,從田野調查、日記研究、深入訪談到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又可分為量化或質化…。當企業要開始進行使用者研究時,面對這麼多可行的方法,究竟該從何下手呢?

開始數據分析的第一步文中,提到網站數據分析的目的可分為兩種:①確認每月的狀況並進行微調改善;②檢測改版或措施的效果。後者在我們對網站進行改版或微調後,扮演著重要的驗證角色。文中將介紹在進行此舉時常見的迷思,以及有效檢測的技巧。
其中最常見的錯誤是,直接藉由檢測網站最後的轉換率(CV),來衡量網站改版或調整的成效。然而,從「合計」的結果無法得知各個措施的效用,必須為各措施一一設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並分別確認結果才行。

所以你在HTML裡加入了Google Analytics(GA)的追蹤碼,登入GA之後出現了許多數據可以查看。非常好,那麼,下一步應該做甚麼?在茫茫數據海中,有哪些指標是最重要的?
一般來說,網站數據分析的目的可分為兩種:①確認每月的狀況並進行微調改善;②檢測改版或舉措的效果。其中第一種是相對容易,且建議定期進行的,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