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職稱中要出現「資深」兩字,一般需要比在亞洲花更多時間。在美國大概要有 5-7 年的工作經驗才可以算資深(新創公司另當別論),在亞洲,尤其中國,2-3 年不是問題。在美國的科技產業中,用戶研究員又比設計師更難進階為資深。個人認為是因為用戶研究的品質較受經驗影響,而設計比較靠想法、創意,年輕的設計師也可以有比前輩更具突破性的想法。也因此,在美國,零經驗但有好作品的設計師,比零經驗的用戶研究員更容易找到工作。

<<外部顧問公司與內部 UX 團隊與差很大?我該如何選擇?>> 一文中,介紹了企業端(甲方)與顧問端(乙方)在工作性質上的差異與常見的迷思。本篇將透過 Conversion Lab 其中兩位創辦人-在中國唐碩體驗創新諮詢擔任資深體驗研究員的 Nelson,以及在美國微軟擔任用戶研究員的 Elsa -的分享,帶讀者一窺甲方與乙方體驗創新及用戶研究實際的工作狀況。

服務設計顧問公司跟其他設計顧問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差異?服務設計師還須具備哪些能力,方能在未來繼續走下去?本篇內容摘自 Leah Buley 於 Adaptive Path 所舉辦的 2016 年服務設計大會中的演講,以及其於 2015 年透過 Forrester 發表的研究報告:<<Vendor Landscape: Service Design Agency Overview, 2015>>。研究發現與演講內容主要來自對全球 71 間服務設計顧問公司的問卷調查。本文特別適合任職於顧問端(乙方公司)的讀者閱讀。

近年來在商業顧問界,對 CX(Customer Experience,顧客體驗)的討論大幅提升,各大傳統管理顧問公司分別開始針對此領域招募人才、成立部門、提供相關服務。例如麥肯錫便有一系列的 CX 專欄文章,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亦提供 CX 策略顧問服務。然而在 UX 領域中目前仍較少聽到 CX 相關的討論。根據個人經驗,UX 相關的高等教育課程中亦鮮少提及 CX 的概念。

Service Summit 2016

唐碩 TANG 是中國頂尖的體驗創新顧問公司,客戶包含許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包括:騰訊、三星、Philips、洲際酒店集團、Burberry、招商銀行、芝麻信用…等,主要專注在智能體驗、消費體驗、金融體驗三個領域。筆者日前有幸前往上海參加由唐碩所舉辦的 Service eXperience Summit 2016 活動,並藉這個機會與創辦人黃峰先生以及其他同業交流;以下是這次參訪的一些紀錄。

recruit-ux-talents

不論是擁有明確場景應用的服務,或是具備領先技術的新創團隊,其中不乏產品經理、技術、運營,更甚者有商業拓展、銷售等核心崗位,初期卻少有設計資源的投入,這篇分享的目的是希望幫助軟體與網路行業的新創團隊,理解“用戶體驗設計”的價值為何,以及相關招聘的設計崗位又有哪些,同時也分享我在面試新人時的標準和經驗。